查看原文
其他

谁能垄断创新,谁就能垄断世界的未来

崔新生 CHIII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 2022-07-09

当创新是一种信仰,一切妨碍创新的围墙即如坦途。一切创新的前提,是思想的极度自由而非极权的任性;一切的创新行为,均归为思想自由的阀门和以此为前提。

假如为创新定义,我愿意将人类的“创新”行为,进行新的定义即“发现”。假如一定要以“创新”为词,我之所谓创新逻辑应以如下解构:

发现与创新
诗意性创新与挤压性创新
战略性创新和战术性创新
原始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
基础性创新与集成性创新

以上视频网址: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AwNjY2MDQw.html


“创新”一词,大抵是非常讨喜而且永远时尚的热词儿。而我则以为,中国不是缺乏创新而是创新泛滥,似乎只剩下创新了。

我在编制未来工业发展指数系列时,提出了基于、优化、超越的中国未来工业发展逻辑,之“基于”、“优化”、“超越”,即是一个逻辑的推演。

基于,即一切发现或应用,需要上溯源头,承上启下,人类历史数千年,前人智慧已经实现天道平衡、万物自有规则的地步,除了对这一既定“事实”的发现,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无中生有的“创新”了。我之所以编制CHIII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即基于世界现代工业数据积累基础,通过认知、发现其应用价值确定自身的竞争态势,所以定义“未来工业”是以应用为价值引擎的“中国优势”。基于,拆开就是“基础”和“于是”,没有“基础”,哪来的“于是”?所以,相对于世界现代工业而言,中国首先需要承认自己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世界现代工业发轫于工业革命,中国的近代历史没有这样的连贯性成长经历,中国需要尊重这一现实,就是要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在别人的地基材料,在自己的土地上建高楼,首先就要尊重和维护别人的利益,这是君子正道所为;

优化,即通过“基于”即已有的基础,对其进行应用价值的发现,那就是不同市场的适配“基于”,即基于中国需求这一“基础”而有选择的“于是”即以此奠定自身的“基于”或基础,即应用数据标准,从而实现CHIII所谓的相互定标、相互对标功能。应用不是粗暴的拿来主义,而是对其原始数据即所谓原始创新基础进行价值认知、逻辑推演,通过数据优化即所谓应用创新以逐渐强化应用数据的权重,而不是重复对方的原始数据:使对方数据价值最大化,则是“优化”的价值本身;

超越,假如一味地依循对方的数据积累基础,中国就只能永远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每个人都应具自身的独立价值,国家也是,一个国家如果老走别人后面,如同一个人老跟着前面一个人走,就会产生奴役和被奴役的人性伤害,所以超越行为,既是正常的人性极权图谋,同时也具有相应的风险:因为前面那个人或国家,不可能那么容易让后来者超越自己,特别是在已经形成因袭惯性的条件下,对其超越的风险越大。但是,自己建高楼不能老用别人的地基材料,别人已经有了,但适合不适合自己,所以就需要具备或寻找适合或性价比更利于自己的地基材料:别人的地基材料由必须到选项,此符合天道及人性规则。

这就是我所谓的世界现代工业与中国未来工业之间的定标与对标逻辑应用。我只是作为一个发现者而并非创新行为,假如没有世界现代工业与中国未来工业这一“基于”,就没有我的优化工具的应用方法。

以上仅是对创新的逻辑认知,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从差异认知到价值认知,无中生有的创新皆痴心妄想,但凡所谓创新的国家或人,必首先应充分尊重自身的既定事实即传统,然后在于对方或别人的价值认知过程,发现真实的“创新”:只要发现,所谓创新。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了传统甚至对传统形成本能的排斥或变异性接受,这一情形下的“创新”首先失去了魂魄或“基于”,所以根本不值得尊重。

创新,不是投机取巧,不是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不是小聪明。创新首先基于发现,而发现是智慧:通过发现感知前人的发现,然后从自身与前人或别人的差异确定自身的价值坐标,所谓的“创新”就已经实现了。


发现与创新:人类生存的意义及价值,在于对未知的发现,这种未知基本已经被前人实证,由此形成”世界“。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越深,越会对未知充满敬畏。这种敬畏感,就是对”传统“的谦卑:已知太过渺少、未知太过浩渺。唯有谦卑,方能发现事物的关系,所谓创新,即是对发现的重新认知,都是对“世界”这一现实的“基于”。缺失这一起码的认知的所谓“创新”,都是虚妄之语。人类行为历史浩瀚无垠,缺失“基于”即无创新资格;
诗意性创新与挤压性创新:创新作为人类思想活动的“产物”,所谓继往开来就是在继承过程开辟未来:诗意性创新,就是不受现实生存窘迫的困扰,可以自由思想,可以感知生命自然的流淌,创新是思想认知的行为表达,是闲适和趣味品质的生存方式;挤压型创新,就是为了某种目的或者为了创新而创新,生命成为创新的奴隶,为了“创新”而不择一切手段,从而使创新成为一种特权恩赐,为满足特定权威的主观意图而进行创新行为的强制或强迫,拔苗助长和为了创新而创新,就是挤压型创新;
战略性创新和战术性创新:战略性创新,就是一切基于未来或所谓可持续性,在政策驱动型市场或国家,很难存在真正的战略性创新:在投资领域,战略性投资谋求控制性权益,战术投资则以短平快即投机性为特征。缺失战略性创新,就只能步步被动,一切不以“从长计议”为价值观;战术性创新,就是应对型创新,临时抱佛脚或猫论,即是战术性创新的“案例”;
原始性创新与应用性创新:将中国定义为“未来工业”同时赋予应用性创新为价值引擎,其前提则是原始性创新为源头,没有世界现代工业这一原始性创新,即无后者之应用性创新行为的发生。世界现代工业数百年,积累了人类日程生活物质必需品的所有物化产品数据,包括试错数据、产品参数等等,使得“未来工业”可以充分享有这一数据积累,而不必再重复试错或进行产品结构数据的摸索;
基础性创新与集成性创新:现在时髦的全球供应链,则是基础性创新与集成性创新的关系。这一局限于产品领域的基础性创新,以核心技术为价值载体,是世界现代工业的技术积累而形成;集成性创新即以标准性”接口“,进行产品数据标准链接”基础性创新“,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各有风险存在:基础性创新的风险,在于
核心技术的可替代;集成性创新的风险,在于价格垄断和稀缺性垄断——华为的风险即在此。全球供应链的战略管理,则是权重部署的指数结构。

创新的制高点,即战略性创新。而战略性创新的制高点,则是思想自由度的无边界“创新”。

思想自由度,是一切创新的“基于”;创新行为仅是这一“基于”的体现或价值“优化”;在此前提下的“超越”,即是发现或所谓的科技创新。




近期阅文:

香港,海洋文明在东方的栖息地

中美贸易战之技术与市场谁更重要

CHIII样本企业|中美贸易战背后的“未来工业”数据争霸战

专访|中国企业报:从汉诺威工业智造指数看中国“未来工业”

粽子的吃法或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前世今生——浅议民国政府为何垮台

中美贸易战,就是一场熬鹰

比信息不对称更无奈的是认知不对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